最早的日食記錄


        公元前1217 年5 月26 日,居住在河南安陽的人們,突然發現太陽發生缺口,光色暗淡下來,但在缺了很大一部分之後,又開始復圓了。這就是人類歷史上關於日食的最早一次可靠記錄,刻在一片甲骨上。它比歐洲最早可靠的記錄,即希臘人泰耳所記的日食,要早六百二十多年。

        中國古代對日食的觀察,保持了記錄的連續性。例如在 <<春秋>> 這本編年史中,就記載了由公元前770 - 公元前476 年共244 年中的37 次日食,其中32 次已證明是可靠的。從公元三世紀開始,對於日食的記錄,更是一直繼續到近代,長達一千六七百年之久。

        對於日食的成因和周期性,中國古代科學家根據觀測和記錄,也作了不少研究,並早就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。如成書於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的 <<史記>> ,已有了交食周期的記載。到西漢末年,劉歆又總結出一種周期,即135 個月中有23 次日食。這對預報日 (月) 食有重要意義。中國古代在日 (月) 食預報方面確實有較高的水平,並且是中國曆法的一項重要內容,這是中國天文學上的重要成就。